一生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《超脱》:男主“亨利”的内心世界,绝望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星际牛仔 女主对男主失望的电影叫什么 一生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《超脱》:男主“亨利”的内心世界,绝望

一生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《超脱》:男主“亨利”的内心世界,绝望

2024-02-18 16:58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《超脱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电影原英文名,Detachment(分离),转译为中文电影名就是“超脱”。相较于后者,我更愿意接受原译“分离”的翻译。@热茶电影

影片上映于2011年,导演一开始只是向我们揭示了“美国现代教育”存在的畸形和批判。当看完整部影片后,我发现电影的教育意义适用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,有人的地方就有“超脱”存在的价值。

导演托尼·凯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,从此前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他更倾向于和擅长拍摄纪录片,今天所要讲的《超脱》就带着浓郁的纪录片风格,却一点儿也不跳戏,反而具有更强的视觉感染力。

《超脱》的主演阿德里安,凭借《钢琴家》就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,同时他也是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影帝(获奖时29岁)。在《超脱》中出演代课老师亨利,隔着屏幕、望向那双会说话的眼睛,每一个镜头里都充满着灵魂共鸣,那么空洞,那么的遥不可及。

在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《人间失格》中,那句“生而为人、我很抱歉”所传递出来的悲伤、绝望与无奈,就与《超脱》这部影片的情感基调有着某种暗合。

非结构化的剧情纪录片:主副线衬托出“亨利”的内心世界

《超脱》作为一部剧情纪录片,在同类电影中是独树一帜的影像化存在,和其类似的有我们熟知的《死亡诗社》、《心灵捕手》、以及《放牛班的春天》等影片。

可《超脱》又和他们不同,因为它是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叙事,整部影片都是悲剧的故事,全篇具有几乎统一的(低落)情绪,每一个节点、转折、甚至连每一小段的故事结局都未曾阳光过。

所以《超脱》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结构化的剧情片,更贴近于纪录片,记录了学校孩子们的真实状况、处境、内心世界、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。此刻的主角亨利,也在用“欺骗”自己的方式,逃避曾经发生过的“真实事件”,感到孤独、无奈与痛苦。

“畸形”教育现状中的种种问题被凝聚在一起,揉烂了撕碎了给我们看,处理“师生矛盾、学生问题”的整个过程就是《超脱》的主线剧情。亨利的家世和个人生活、以及镜头独白就成为隐线剧情,包括母亲自杀、外公逝世等片段都以一种非常细节的方式呈现出来,难以察觉。

影片开始引用了加缪在《局外人》中的句子:“我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,与灵魂相距甚远,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。”配合着《超脱》这部电影,堪称经典。

在亨利开始代课的这所学校里,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,连校长都几乎要被下台。在课堂上,与亨利直接产生联系的有三名学生,一个是“不尊重女孩子”的男同学,一个是“出言不逊”公然挑衅亨利的混子,另一个是唯一对亨利产生感情的女学生梅丽迪斯,这种感情或许就是单纯简单的“被认同感”,因为她从来没有被人理解过。

影片中对于梅丽迪斯的描写极其重要,她喜欢绘画和摄影,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感觉,却得到家人的支持,还因肥胖极度自卑。

在这所学校里,除了这些“问题学生”之外,还有危机重重的校长、处处压抑不被看见的男老师、每天都在吃药的学生处长……

这类人在所有人面前看似很光鲜亮丽、开朗乐观,却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煎熬和挣扎,或许就会在某个扛不住的时刻,嚎啕大哭。

在一段上帝视角中,他们的生活状态、交替出现,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。正应了那句独白“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”,适用于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,也适用于屏幕前的你和我。

在亨利的镜头里,一直都是三点一线:学校、医院、独居房。当离开学校之后,在路上偶遇未成年童妓艾瑞卡,流落街头,受尽凌辱和殴打,对自己的未来丧失希望,毫无计划。

导演特意为亨利和艾瑞卡安排了两次相遇,第一次是在艾瑞卡被嫖客欺凌,第二次是在满是“红色”色调背景墙的街道拐角,在这里导演特别强调“红色”,而在观影过程中又容易被忽略。

其实在这里有两个作用,一个作用是为整部影片“灰暗”基调平添一抹温情,另一个作用是增加“爱情或亲情”的元素。而第二次相遇的节奏,也变得缓慢,回过头来再看,就不难理解。亨利和艾瑞卡之间的关系,是《超脱》整部影片中唯一延续下来的善意。

意识流的剪辑手法:刻意的技巧背后,却是情绪的高潮

如果说主线剧情是一部反映“学校教育”的电影,那么隐线剧情就更加倾向于“家庭”主题。当主线副线融合在一起的时候,通过意识流的剪辑手法,交叉叙事,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深层次的“自我救赎”。

不断闪回插入的镜头,男主角亨利梦呓般的喃喃自语,从那一刻起,《超脱》就不再是一般现实主义中的叙事手法,而是加入了意识流的剪辑手法和拍摄过程,使得观众能够感知到亨利每一个镜头背后的心理变化。

“意识流”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,1957年的剧情奇幻电影《第七封印》,以及同年上映的超现实梦境电影《野草莓》,都是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,从内容上打破了时空界线,剧情耐人寻味。

在《超脱》中可以理解为,超出时间空间的局限,不断变化的人物心理,以及不间断的主角思维。我个人觉得影片中的四种镜头形式,用的特别妙,加上“意识流”的剪辑手法,拉近了观众和影片人物的距离,情绪渲染特别到位,以达到契合的情感共鸣。

从亨利自我独白的“伪采访镜头”,到“闪回的老照片记忆片段”,再到正常的叙述画面,最后一种镜头由“动画、定格照片”等素材构成的画面,虽然出现的次数最少,但是传递出来的某种特定情绪,却意味深长。

而这些画面又是如何贯穿整部影片?其中几个细节,我想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沉浸式的理解和思考。

贯穿影片的闪回时刻,内心独白的亨利。

当亨利来到失忆外公的病房,面对即将离开人世的外公,亨利强忍着自己的痛苦,用母亲的口吻对外公说着安慰的话,表示原谅了外公“对母亲做过的那些事”。

具体是什么事,影片并没有准确的给出答案,但是从支离破碎的“闪回镜头”里,我想观众大概都已经知道亨利外公对自己母亲犯过的罪。

崩溃的瞬间,公交车上独自哭泣的亨利。

这一幕最扎心,每一次看都不由自主地避开亨利的视线,不想去直视他。这是亨利唯一一次哭泣,在公交车上,或许我们根本不知道亨利到底为什么哭,或许认为亨利早该释放心中压抑的情绪,痛痛快快哭一场。

而与此同时的镜头里,夹杂着公交车摇晃的车身、另外一幕场景艾瑞卡也若隐若现,在音乐的铺垫下,每一处特写都扣人心弦,紧张又绝望。这是亨利和艾瑞卡的第一次初识、交谈,也是唯一一次目睹过亨利最脆弱的时刻。

“女学生梅丽迪斯,相机镜头里的亨利。”

梅丽迪斯相机里的照片诠释了亨利最真实的内心、情感状况。在这张“无脸亨利”的照片中,我们看到了对于电影名称“分离”最直接的表达,莫过于此。

而男主亨利采用的处世(事)方式,也是将一切不好的事物和自己分离开;同时,在内心中更是有两个自我,不断将自己“抽离”出现实生活。

一张张照片,通过定格的方式呈现出来,格外真实有力,强视觉带来的冲击直击人心。

从病态思想中反问真实的教育底色,该如何自救?

《超脱》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很多,从“学校教育”到“家庭关系”,再到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孤独最无奈的真实写照,面对人生种种难过的事情,表现出来的麻木和挣扎。

大家都在批评电影中所揭示的教育现状,但电影并没有实质性指出错在谁?学校?家庭?还是社会?这也是该片开放式结尾的可贵之处,引发多重思考。

如果没有像亨利这样的老师出现,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救赎?这是电影《超脱》带给我最深层次的思考。课堂上亨利所讲述的“双重思想”,或许可以解释大多数人学生的疑惑和困境,“明知是假的,却也故意去相信谎言”这种观点和亨利自己的内心矛盾互相对应。

亨利告诉这些学生:

“为了保护我们,防止苦闷无聊渗入我们的思想,我们必须学会阅读,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,来培养我们自己的意识、信仰。我们都需要这些技能,来保卫来守护我们自己的思想。”

导演留给我们的两个“礼物”

当我写下这篇影评时,我正听着较轻松的歌单,因为我怕我不小心陷入剧情的回忆,而不能自拔。“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,才懂得那些苦楚和无奈”,就像亨利自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团糟,却还在帮助他人度过苦海,因为他懂得面前人的感受。

当亲眼目睹自己的女学生梅丽迪斯因为“不被理解的误会”,而选择自杀,亨利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发生,一遍又一遍地安慰着已经倒下的梅丽迪斯,说着“会好的、会好的”。

在空荡的教师里,亨利对女教师萨沙说了一句话:“你不该在这里,我也不在;你可能可以看见我,但这只是我的躯壳。”

与其说亨利在“解救”别人,不如说是在为另一个自己“救赎”。导演在最后安排了两个场景,我理解为送给观众的两个礼物。

第一个礼物,是“赤裸裸”地为我们释放了一座废墟,脑海深处的荒芜之地,超出现实,超出自我,超出环境和世间规则。亨利依然独自一人坐在讲座旁,手捧着爱伦·坡的哥特式小说《厄舍府的倒塌》,歌颂着其中的一首诗:

“那年的秋天,阴沉而寂寥,云朵低低压在天际,我独自一人,策马而行,穿过这阴郁的乡土……我未曾目睹它过往的模样……围墙荒芜,衰败的树遍体透着白色,我的灵魂失语了,我的心在冷却、下沉,显出疲软的病态。”

亨利的声音,荒芜的教室,配合着镜头的特写、摇晃、不断下沉,像是在用一种几近毁灭的姿态向畸形学校、教育工作者、向每一个处于阴暗角落里的人,发出最后的呼声和告诫,警醒我们:必须做出改变。

第二个礼物,是亨利和艾瑞卡在影片的最后彼此拥抱,在金光灿灿的日落中,笑了,足足十多秒钟的镜头。亨利和艾瑞卡宛如被“神圣之光”包裹着,那么坚强、那么幸福。

导演最后留下的两个礼物,像是给了我们一处希望的心田,种上了自己的“太阳”,告诉我们:夜以继日用心浇灌,终能等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天。

在电影的尾声,在文章的最后,我已不再去纠结超脱的意义究竟在哪?结果也不再主导一切。我更加相信,寻找“超脱”意义的过程,或许才是最值得铭记的心路历程。

正如旁白所言:“穷尽一生,我们要学会的,不过是彼此拥抱。”

文:@热茶电影

图片:源于剧照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